2018/09/29《死亡与再生》禅戒法师开讲笔录
《死亡与再生》 2018年9月29日,禅戒比丘尼莅临沙登佛教会为沙登社区群众讲解这个重大的课题,以下是摘要: 死亡是需要探讨的课题,中外哲学家包括古时候的大德都谈死亡这个课题。诚如老子说,生命的旅程就是出生入死;孔子说,未知死焉知生;德国哲学家也说,人生是迈向死亡的旅程;以及佛教谈及三世轮回,即是生命的流转。 那么,死亡的定义又是什么?医学以脑死、心跳停止为标准,而佛法则认为是命根断绝。死亡是宇宙的真理,它是不分区域、种族、信仰,有生就必有死,而且不分年龄,只要因缘到了,人就会走,无可避免。因此,人们要常如理思维,常动脑筋,人才不容易退化。 我们会老,但又无法接受老,不过,学佛者就比较容易接受老这一回事。我们要如理思维,死亡不但躲不过,而且都是必须孤身上路,没有人愿意伴你同行,也无法随行,更带不走任何一样物品,带走的只有业力。 许多人对死亡感到恐惧,原因有三,即一)不能做想做的事;二)要离开家人产生担忧和不舍;及三)死后不知去向,充满未知数,感到迷茫。人們常要如此理思维,人老了,就接受现实,老来无法从事许多事情的现实。 不同年龄层,对死亡的思考也不尽相同;30岁以下者,多数没有思考死亡;40岁者偶尔会想一想;50至60岁者经常会想,而70岁以上者,每天都会思考。 在佛教里,死亡分为4种类,即一)寿尽而死;二)福尽而死,即福业耗完了;三)两者俱尽;及四)毁坏业成熟,就像蜡烛被强风吹熄一样,如意外、天灾的发生等,沙巴神山地震导致多名前往登山的新加坡学生遇难,就是一个例子。 无论如何,我们是无法选择死亡的方式的。佛教谈死亡不是消极,而是要教导人们接受真相,然后活出精彩的人生。 只要我们没有解脱,我们就会一直在六道轮回流转。我们会转到哪一道,就得看我们造的业。临终业左右一个人的轮转。人在临终脑海所显现的临终影像就是他的业、业相或趣相,这都与他过去的善恶行为有关。 ‘业’就是我们过去的善恶行为。业相就是善业与恶业的影像,它是意门的影像,不是我们肉眼所看到的,而且它必须是临终前显现的才算,如果是临终前两三个月前的影像就不属于这种业相。出现好的影像,我们就会去善道,如果出现不好的影像,我们就会堕下恶道。 业也分为四种,即一)重业;二)临死业;三)慣行业;及四)已作业。重业也有善与不善;善重业如修止观禅,不善重业有杀母、杀父、杀...